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eco label


「一片綠色樹葉包裹著純淨、不受污染的地球」象徵「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的環保理念。

創立的源起
為了配合綠色消費導向,讓消費者能清楚地選擇有利環境的產品,同時也促使販賣及製造之產商,能因市場之供需,自動地發展有利於環境的產品,環保署特別設計了環保標章的制度,並在2002年3月19日評選出我國的「環保標章」,這個標章圖樣為「一片綠色樹葉包裹著純淨、不受污染的地球」,亦是象徵著「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的環保理念。

本質與內涵
它是一種商標,頒發給經過嚴格審查,在各類產品項目中,環保表現最優良的前20~30%的產品。全世界目前共有50餘國推動『環保標章』,我國環保標章以「一片綠色樹葉包裹著純淨、不受污染的地球」,象徵「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的環保理念。消費者使用具有環保標章之綠色產品來取代傳統產品,可以讓我們的環境獲得不少的效益。

NGO環境組織 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

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溪協,Society of Streams, Republic of China,簡稱 S.O.S),為一非營利的機構,以維護溪流自然生態平衡,防止環境污染,確保溪流環境品質及水源安全,並提倡合理利用溪流自然資源,促使正當溪流活動為宗旨。
 
本會以維護溪流自然生態平衡,防止環境污染,確保溪流環境品質及水源安全,並提倡合理利用溪流自然資源,處進正當溪流活動為宗旨,章程中規定之任務如下:一、調查與研究溪流生物資源,改善魚類棲地,擬定合理利用方針與計畫;二、保育溪流原生生物;三、加強維護溪流環境,確保水質之潔淨與水源安全,協助政府消弭危害溪流生態之活動;四、宣導及出版溪流環境保育及教育事宜;五、協助推展正當溪流休閒活動;六、聯繫及促進國內外相關機構之交流與合作。
為推廣本會參與溪流環境保育之層面,將加強延攬業務相關之機關團體與熱心溪流環境保育工作之個人,成為本會會員。
目前本會接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等單位委託,辦理各項溪流環境與生態研究調查,推展溪流資源永續經營並參與各項社區教育,期能透過對溪流生物自然特性的知識,擬定合理的生物資源規劃原則,並加強政府、學術界與民間的協調與溝通,提升國內保育成效。
本會目前發行之溪流會訊,竭誠歡迎會員及溪友們踴躍提供溪流環境保育相關研究文稿、專論、工作心得及各地相關報導、溪流出版品介紹等稿件,以使本會會訊更加充實。

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70弄15號1樓

校園環境審計作業

宜蘭大學校內公園昆蟲,鳥類,爬蟲類數量統計

班級: 電子一甲
組員: B9623211蔡忠信
B9621224黃振銘
B9621220池祐頤


一.前言


探討棲息在校園中的主要昆蟲組成與多樣性,並調查並建立校園中特有種昆蟲、保育類昆蟲及其他稀有或特殊昆蟲的基本資料,以呈現校園中之昆蟲物種分佈現況及分析校園中之優勢種及其在生態功能上所扮演之角色 .


二.文獻回顧

人類的活動 對於動物有莫大的影響在人類開發土地的同時,破壞了
保護動物的森林也破壞了環境 水土保持..等對動物自然是棲息地減
少,適應力較強的動物則會適應新成的環境,如日本的烏鴉;適應
力較差的動物不是死亡就是遷徒到新的環境,迎面而來的影響就是
競爭加劇。對人類而言,短期內是有利的,因為大多數的自然環境
改變是人類造成的,而究其因就是要獲取自然資源,但是從長期的
觀點來看,人類都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人類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份
,就算今日科技發達我們扔然無法獨立於自然生存?雖然校園被人
類破壞過,但是還是有能存活下來的動物加以紀錄研究牠們,並保
持牠們的多樣性,是我們現在所要做的課題!

麻雀 學 名: Passer montanus
台語 : 厝鳥 燕雀目/文鳥科 體長 :14cm 展翅長:23cm
<<特徵>>
頭部為暗褐色,臉部為灰白色,頰處有黑斑,嘴型粗短,翼短且圓。腳短,以蹦跳方式於地面移動。
麻雀是雜食性鳥類,根據一年中節令的不同會取食不同的食物,春夏季節昆蟲活動頻繁,植物較少結出果實,麻雀的主要食物是各種昆蟲,而秋冬季節,各種植物包括人工種植的作物結實,昆蟲活動逐漸減弱,麻雀的主要食物則為各種植物的種子、果實,尤以各種作物為主;近年來在城市中生活的麻雀早已充分適應城市生活,學會尋找人類丟棄的殘羹冷炙,獲得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後上述的季節差異就逐漸淡化了。繁殖與保護:麻雀的繁殖開始於每年的3-4月間,它們的巢多用草莖、枯枝等搭建,巢址常選擇在天然或人工的洞穴中,有時甚至將巢住在空調室外機中、煙囪中、熱水器排氣管中,這常常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麻煩。本物種每巢產卵5-6枚卵白色具斑,孵化期12天左右育雛期的親鳥會捕捉大量昆蟲。
分布區域













引用:http://davinci666888.blogspot.com/
圖片引用http://www.jhes.km.edu.tw/plant/ani/images/ani1-04.jpg








黃口攀蜥
學 名: Japalura polygonata xanthostoma
原 產 地: 台灣特有亞種
棲息環境: 平地至中低海拔山區森林
體 長: 全長18-23公分
適 溫: 攝氏22-35度
近年來,"本土"已經成為最偉大的中文辭彙,連爬蟲也可以沾上它的光.當大家的眼光都投注在進口蜥蜴的現在,不妨回頭看看台灣一些本土蜥蜴.相對於本土龜龜的大受歡迎,本土蜥蜴被冷落已經很久了.其實台灣的蜥蜴雖然體型都不大,但是飼養起來的樂趣與進口蜥蜴比較起來絲毫不遜色.在適應力 上更高過外來蜥蜴.
 
在一般公園中或是學校的樹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種棕色蜥蜴,在肚子兩側各有一道很明顯的黃色條紋,這就是台語俗稱"肚定"的攀木蜥蜴.攀蜥屬(Japalura)總共涵蓋了20多個種類,絕大部份分佈在亞洲區域,台灣共有五種攀蜥,其中有四種是台灣特有種,以斯文豪氏攀蜥體型最大,數量最多也分佈最廣,唯一的特有亞種就是黃口攀蜥.分佈以台灣中部以北為主.外型與斯文豪氏攀蜥十分類似.但是黃口攀蜥嘴部有一道 黃白色條紋可以區別.台灣的五種攀木蜥蜴全部都還沒有列入保育類.
 
攀蜥外型非常類似初生的綠鬣蜥,不但有著明顯的鬣鱗,也有喉垂,個性活潑,對人類較不畏懼.遇到敵人會張開喉垂做伏地挺身式的威脅動作,這似乎是攀蜥類驅敵的共通動作.黃口攀蜥共有三個亞種,除了台灣的特有亞種外,另外兩個亞種J.p. polygonataJ. p. ishigakiensis都分佈在日本琉球群島和周邊的小島上.台灣研究蜥蜴的專家以師大教授向高世博士為首,特別專注於攀木蜥蜴的研究.
 
黃口攀蜥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食,是典型的日型性樹棲蜥蜴.所以飼養相同樣要以高度為主,溼度不需要太高,水盆必須配置.雄雌性個體黃斑和鬣鱗以及喉垂都比較明顯,喉垂的橘色也比較鮮明,不難分辨.繁殖季主要在春末夏初,雌性每窩可以產下4-6顆蛋.通常在45-60 天可以孵化.
特 徵:最長體長23公分,尾長約佔全體長的2/3,黃口攀蜥是現今台灣本土攀蜥屬中體型最小的。背部黃褐色,有時偏綠,相當多變。口內側及舌,是黃色的。下頜灰色,帶有白斑(雌的不明顯)。雄的,喉部有明顯繡紅色斑塊(雌的不明顯或只有淡黃色)並有明顯的鬣鱗。
生態習性:台灣特有亞種。分布由平地到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山區,北部較有機會看到。晝行性。喜歡在森林邊緣活動,以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白天常在較空曠處的樹幹上或地面曬太陽。尾巴不會自割,體色會隨所處環境改變而形成良好的保護色。雄的在其他動物接近時,會有明顯的伏地挺身示威。習性與斯文豪氏攀蜥相似,唯對棲息環境的遮蔽度需求較高。
俗名:杜定、竹虎

圖片引用http://www.ymsnp.gov.tw/web/data_file/animal93/images/animal93_d3-331_K54-1-61.jpg
引用: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102702725




紋白蝶
學名:pieris rapae crucivora中名:日本紋白蝶、紋白蝶 食草:十字花科蔬菜。如:油菜、芥藍菜、高麗菜---等。

形態特徵:翅膀底色成白色,黑斑較少,顏色單調,雌蝶翅表基部有成片黑鱗,翅膀腹面有些個體明顯黃化。

生態簡介:日本紋白蝶據信是從日本入侵的外來種,它們和台灣紋白蝶互相競爭生存空間,競爭的結果似乎是日本紋白蝶在低海拔及平地區較佔優勢,而在中高海拔區則台灣紋白蝶較佔優勢。它們的幼蟲便是人們習稱的「菜蟲」共享自然喜悅----紋白蝶的婚禮 在冬季稻田休耕時,農民於田中灑下油菜籽,任由油菜隨意生長,春耕前再將油菜整株翻入土中,讓油菜「化為春泥」,變成稻子安全無毒的「氮肥」。這時期油菜是稻田的配角,農民們都不噴灑農藥,所以油菜田就形成紋白蝶大量繁殖的場所,此時油菜田裡,正好是觀察紋白蝶生態和生活史的最佳時機。從交尾-產卵-幼蟲-前蛹-蛹期-羽化-成蝶,完全變態的過程中展現的生命奧妙和喜悅。卵 期 雌紋白蝶產卵,一般習慣在寄主植物十字花科蔬菜上。雌蝶腳抓於葉片上,彎曲腹部,短暫駐足,產下一枚卵粒後,旋即飛走,重新找尋下一個產卵的位置。油菜的葉面、葉背、莖、花苞上,甚至沾上油菜氣味的小朋友外套上都是牠產卵的地方。紋白蝶的卵,外觀是細長砲彈形,顏色為淺黃色,外表有縱向和橫向稜脈,直徑約0.3mm,高約1mm,非常細小。孵化前卵變成橙色,因卵殼成透明,幼蟲縮捲在卵中約略可見。幼蟲期 孵化時,幼蟲會用口器將卵殼自內部咬出一個小洞,再來牠會沿著破洞邊緣,將動口啃咬擴大,直到洞口比自己的頭圍大一些,牠會探出頭來,然後奮力蠕動身體,爬出了洞口。孵化的紋白蝶幼蟲是橙黃色的,吃過葉片後蟲體就變成綠色,紋白蝶的幼蟲是細長形、圓筒狀,體表滿佈短短的白色纖毛,並有黑色小疙瘩,背部有淺黃色的背線,氣門淺褐色,後胸及各腹節氣門左右兩側有橙黃斑,終齡幼蟲體長約3公分,幼蟲期約21天。 前蛹期 化蛹前的幼蟲不再攝食葉片,同時也會把體內的廢物逐次排出,此時幼蟲體型會變小些,還略帶透明感,有的就直接在寄主植物上找尋化蛹的場所,有的則隨處爬行,甚至越過田間的產業道路,到另一邊的木板圍籬上,選擇合適隱蔽的地點來化蛹。有的在電線桿上、稻草上、牆壁上--等,一旦選定化蛹的場所,牠會先吐一層薄絲,作為蛹臺,然後在蛹台的下方吐下大量的絲線,製作成絲團,用來固定尾端,接下來幼蟲以後仰的方式,左右來回吐絲約30回,形成支撐蟲體背部的絲帶,完成這個步驟後,幼蟲再也不能移動位置了,這個時期稱為「前蛹期」。前蛹期約2天。化 蛹 前蛹期經過約兩天的時間,前蛹會進行另一次的蛻皮,和幼蟲蛻皮的過程大致相同,蟲體靠著前後伸縮的動作,使蟲皮從頭、胸處掙裂,持續的前後伸縮動作,將蟲皮往蟲體的尾端慢慢蛻下,露出的身體則和幼蟲的模樣完全不同,已具有蝴蝶的雛形,可看到複眼、觸角、翅膀、口器、腳,等到舊表皮集中到尾端時,蟲體末端會自舊皮中抽出,然後尾端很快的固定在絲團上,再藉著蟲體的左右扭動,使舊皮掉落。這時已經可以算是蝶蛹了,約一天的時間,蛹的外殼才會逐漸硬化。蛹 期 紋白蝶的蛹是頭部朝上,尾端固定在絲團上,蛹背還有一條粗絲帶支撐,這種形式的蛹稱為「帶蛹」。當幼蟲在枝葉上成蛹時,蛹體的色彩便是綠色;位於枯枝、雜物上的蛹,蛹體的色彩則是呈現出褐色外觀;另外還有一種淡褐色的蛹;蛹體週遭環境的色彩,會影響蛹體顏色的深淺。蛹期約13天。 羽 化 蝴蝶要羽化的前一天,蛹殼開始成透明狀,蛹內並會分泌出一種液體,這時蝴蝶正好貼在蛹殼上,所以蛹內蝴蝶翅膀的花紋和色彩都清晰可見,當整個蛹都變成透明時,我們能夠看到蝴蝶的複眼觸角、口器--等器官,等蛹內的液體乾了後,蝴蝶的身體不再與蛹殼相互完全緊密,外觀上蛹殼的透明度降低了,這樣牠才能夠進行掙脫蛹殼的行動,以便破蛹而出,羽化成蝶。即將羽化時,蛹內的蝴蝶會先掙動三、四下,藉著掙動把頭胸處撐裂開,探出頭來的蝴蝶,接著腳伸出蛹殼外攀住附著物,把翅膀連同身體拉出蛹殼外,完全脫離蛹殼的蝴蝶,翅膀小小的,縮縐成一團,腹部卻大大的,裡面充滿著體液,此時蝴蝶利用腹部的脹縮,把體液灌進翅脈,翅膀隨即漸漸變大,約五分鐘翅膀就完全伸張開來,蝴蝶以翅膀朝下的姿態吊於附著物上,此時蝴蝶的翅膀會稍微張開,並有小幅度的張合動作,約五十回,完後,合攏翅膀,再小幅度的左右搖擺身體約二十五次,如此的動作交替反覆進行,好像在探索、體認牠的身體狀況,同時會將體內多餘的體液排出體外,約二小時,等翅脈硬化,體態輕盈,就可飛向大自然的懷抱。
圖片引用:http://bio.pijh.hc.edu.tw/92product/102/s20036/images/03-01.jpg引用: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50705513

白頭翁
Pycnonotus sinensis
又名白頭鵯,是一種鵯科鳥類。此種鳥類頭部呈黑色,頭頂有一小塊白色羽毛。生活於東亞地區,包括香港、台灣、中國大陸、韓國及日本。

生活於台灣島上的白頭翁是一個特有亞種(Pycnonotus sinensis formosae),與島上的另一物種烏頭翁(Pycnoonyus taivanus),有相互交配的現象。

引用: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9%BD%E9%A0%AD%E7%BF%81&variant=zh-tw

三.實驗設計


本研究計畫執行的主要程序如下:
1研究環境背景資料 : 依照被研究地點的地形氣候找出適合生存的生物
2.生物資源文獻蒐集 : 上網搜集相關生物文獻及研究方法
3設計調查表格 設計準備必要之用具 : 用excel或word製作所需表格,而所準備的工具有網子 .照相 機……等現場所需之工具
4定期調查&隨機記錄昆蟲種類 : 我們將會定期調查研究地點的生態,定期調查時間為星期一,三,五,日,的中午12:00做數量及分布調查並記錄在表上
5.資料整理、數據分析
6.研究調查報告撰寫


四.調查結果

蔡忠信B9623211
調查項目:
日期/ 鳥類 麻雀 白頭翁
5/18 4----- 1 ---- 3
5/19 5----- 0 ---- 5
5/21 7----- 1 ---- 6
5/23 3----- 2 ---- 1
5/25 4----- 0 ---- 4
5/26 4----- 1 ---- 3

total:27---- 5 ---- 22

經過這幾天的調查,鳥類實在很少 因為人一接近就會飛走
基本上,也不太好找,數量有點少,加上只能遠遠觀察
很難接近,實驗不是很成功

黃振銘B9621224
調查項目:
日期/蝴蝶 紋白蝶
5/18 ---- 7
5/19 ---- 3
5/21 ---- 5
5/23 ---- 2
5/25 ---- 5
5/26 ---- 4

total:---- 26

經過這幾天的調查,蝴蝶數量還可以,有花的地方是蝴蝶最愛的
棲息地..

池祐頤B9621220
調查項目:
日期/蜥蜴 黃口攀蜥
5/18 ---- 1
5/19 ---- 0
5/21 ---- 0
5/23 ---- 1
5/25 ---- 0
5/26 ---- 0

total:---- 2
經過這幾天的調查,蜥蜴實在是很難找...數量很少
要找也不容易發現

結論:

人為對那些鳥類 蝴蝶 蜥蜴的影響很大,如果把花都移走
我想蝴蝶應該很難看到吧!興建了建築物,卻破壞了許多他們的環境
鳥類更是懼怕人類,所以要觀察實在很難,隨時都會飛走
蜥蜴如此稀少,樹木不茂密,能讓他們隱藏的地方實在不多
人類所做的一舉一動,破壞的如此嚴重,只顧著自己的利益
而犧牲了那些小動物的權益,要如何與它們和平共存是我們目前最大的課題!

個人心得:

經過這次實驗後我們發現校園其實還是充滿了許多平常沒注意的小生物,雖然連日來的午後雷陣雨使得我們的觀察有點不順利,但還是皇天不付苦心人讓我們找到了校園小花園裡的各種生物,經過此次的觀察經驗相信也可以對我們未來的課程有些幫助與學習.